一、谈品格
9 D6 }5 j; K# B a2 b 要踏实,不要好高骛远,要多读书。
/ u( A7 [: z W2 K9 c" ~+ I 待人以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骄戒躁。% v0 J* ]2 ~4 J; N5 ?: e
与朋友交必能尽言,扬善改过,不能如此,只好避之,不与同恶也。——与庄希祖谈
6 B2 G( x4 ]- @+ q4 W4 B 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
; z" A$ D1 w9 h; W5 x 学问不问大小,要学点东西,不要作假,要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体会,受益。6 C- Y7 T. I: N, y$ [$ t& ^
做学问要踏实,不为虚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与桑作楷谈3 L# d. ^8 R8 h- \9 X) F: j+ ?& s
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没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了。——与张尔宾谈4 H6 _& j2 n' Z' D, A: w
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 I: ~4 j+ O5 a4 \
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 O0 c: Y) }+ h- R
做学人,其目的在于运用和利人。
+ Q% @8 o4 U! m2 z1 V 学人的心要沉浸于知识的深渊,保持恒温,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有创见,不动摇,不趋时髦,不求艺外之物。别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
$ a$ a9 r. n3 j8 l0 D- Q; r/ ? 谈艺术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探索人生。
0 H6 a: }8 E- M' c" A" m. D 做学人还是为了做真人。0 d) _ w; w, W. E# ] v( P, B
艺术家必须是专同假、丑、恶作对的真人,离开真、善、美便是水月镜花。——《林散之序跋文集》 ) B3 O7 I% Z+ \
二、谈门径
2 W0 h9 H( U# f# d [陈慎之问:为什么日本人写的这么好?5 t2 b* A' e, W3 i# }! Y7 ^+ h( J
学的高,非晋唐法帖不写,所以不俗,法乎上也。
4 k; S1 z# G& ]- R7 g+ y2 L1 s 先写楷书,次写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
5 m* M: T" f# d" T3 A- ?& ` 写字要从唐碑入手,推向魏汉;再从汉魏回到唐。 I5 c0 L* \! X+ t4 g+ { ?
宜学六朝碑版,继学二王,再进而入汉魏,其气自古不俗。草书宜学大王,十七帖》精印本;行书宜学僧怀仁《集圣教序》,有步可循,自然入古不俗矣。6 Y( K" M+ A" I7 q! G- d, U
学近代人,学唐宋元明清字为适用。, I: r$ V5 q8 t4 I! G
唐宋人字,一代一面貌,各家各面貌。他们一个也不写汉隶,因为用不上,练练笔力是可以的。但要先学楷、行。0 u" r, H; w8 f/ G3 N
李邕说:“学我者死,叛我者生。”要从米、王觉斯追上去。& d- `' ]* D8 g5 y1 A
欧阳修青年时代诗、文、书、画样样学。有人说你这样不精一项是不行的。于是,他便专攻诗、文,成了大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精。因此,学要专一。6 ~8 I- t: I' j8 q: `5 m0 _
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把板写穿了,可见苦练的程度。也因为这样,千百年不倒。……
7 U* I' X/ D/ V; A2 I 多种帖多写一些有好处,但要化为自己的字体。怀素就是写他的草书,赵孟钍切惺椋铡⒚滓簿褪悄敲炊种行书体,而不是正、草、隶、篆样样精通。
; a" T7 m; m; [7 ?3 {9 F 真学问是苦练出来的,做不得假。可用淡墨汁或水多写写,手腕活。——与庄希祖谈 ' \. Z' I+ N( A* |
学写字,二三十岁就要学会笔法。字写的不好,是功夫问题,首先是方法要对,方向要对。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提高。" ?, P9 I* U8 C' Q7 o3 m% t" B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风气,看到草书神气,一开始学字就潦草。不知草书是经过多少年甘苦得来的,要在规矩中下苦功夫才是正道。2 }+ C9 [7 Z) w. Z3 `
向唐宋人学,一代有一代的面目。汉碑,晋人就不学了,练功夫是可以的;楷书学宋人的就很好,楷书是很难的,学好不容易。
) b7 ~+ G: N$ n; m( `* ^( i 书法很玄妙,不懂古人笔墨,难以成名。
% o7 l& a$ D# e3 x$ x 董其昌书不正为正。气足。难学。从米、王觉斯追上去,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从工整出。 定时、定量、定帖。
+ }$ t0 F5 e" g# P7 S 最好每天早晨写寸楷二百五十个,临摹柳公权玄秘塔,先要写得像,时间最少三年,因为这是基础。$ @ [1 T/ e) F l/ O4 ~0 P; [( Q1 r
写字,一定要研究笔法和墨法,要讲究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空,先悬腕而后悬肘;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先,抱得紧放得开。日久天长,就能达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与范汝寅谈2 T2 B) {# s. r- a
要近学古之贤者,他们成名不是偶然,实有独到之处。总之先学一家,不宜学时人,不宜学近代人。——与张尔宾谈, S9 a, W, l5 s% _% F
写字并无秘诀,否则书家之子定是大书家。事实上是很多人重复父辈,由于拓趋于保守,修养差,有形无神。
! ^6 @4 I% S: A; f8 f 一般人习字,先正楷,再行草,而后篆隶。
% n2 a( E+ k: H" v 先得笔力,继则退火气,使气魄遒劲而纯。: n0 _1 T; _1 Q2 F( d
下笔硬的人可习虞世南、米南宫、赵孟睢2灰搜纷郑獾昧饔诮┌濉7 B1 {5 O8 f0 o c
有人开头便学草书,不对。; e) l% p0 s% `( x/ N4 H. G
用功学隶书,其次学行草,唐人楷书亦可。( \: ~8 P7 x; e' Z/ W2 v
书法亦可以从魏晋六朝入手,先用方笔习《爨龙颜碑》,小字兼学《乐毅论》、《黄庭经》,严整不苟。再入唐人,写柳公权《破邪阵》。可以多读几家帖,有所选择。$ o4 w" ^" Y/ E( a' X8 S5 {. f
先赵,再米,上溯二王,也是一条路。4 y ]6 y; u6 E/ Z& q
听老师讲课,要以食指划自己膝头,使腕部灵动不僵,久之也是一门功夫。
' `4 `% R5 F: l/ p 可以写行书练腕力,笔画要交代清楚,一丝不苟,不能滑俗。写张纸条子也不能马马虎虎,滑不可救药。& }9 T$ h9 M% h: z- z
天天练是必要的。但要认真不苟。从前杂货铺管帐的一天写到晚,不是练字。* n1 M/ z& d( b8 b; g
人无万能,不可能样样好。+ s+ D, C8 B/ X3 I0 Q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3 a# H4 \6 A9 W2 Z* P5 P4 P5 {1 M 不能见异思迁,要见一行爱一行。
" E6 N& b+ h8 p 学好一门就不容易!4 u6 f& N8 p( H4 v {
怀素只以草书闻名。
4 o$ `- c' `, i! K 东坡学颜,妙在能出,能变,他只写行、楷;米南宫未必不会写篆隶,但只写行,草也不多;沈尹墨工一体而成名。
: v& [; J* M* z8 W: e4 U$ ^" d$ ` 得古人一、二种名帖,锲而不舍,可望成功。 " g9 s7 j# u5 v4 D2 B" R h; @2 D9 R5 Z# D( g2 ]
欧阳公大才,诗、文、书、画皆通,后遵友人劝告,专攻诗文,以文为主,后成为八大家之一。 涉猎过广,一行不精,也难有成就。王夫之说:“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o- l8 g$ X. z- Z: Y% P8 r; B: n$ R O( |/ l( \
对碑帖看不进去的人,肯定学不进去。 ——〈林散之序跋文集〉
- C7 i7 {# ~1 h& X+ O& ~/ J+ ?3 _% Q 小孩子学书,要先由楷入行,由行入草,打好基础。否则钉头鼠尾,诸病丛生,要改也就难了。
4 Y2 M5 f& o" {0 ~( m. @. L 学楷书之后,应由楷入行,不能一步就入草书。不然,易于狂怪失理,钉头鼠尾,诸病丛生。
* o. o# s, I0 C/ M( U 范培开先生可惜没有走这条路,学唐碑之后就攻草书。当时就有识者评他太狂,太怪了。一步之差,终身不返,可惜!可惜!
) b) Z7 d0 Q1 [% E- s/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