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老教授学习写文章

[复制链接]
哈尔滨秘书 发表于 2013-3-28 19: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本帖最后由 哈尔滨秘书 于 2013-3-28 20:02 编辑
+ `6 }, ^3 B- p& D
, v* Q2 M, B7 v$ i7 d自己这样说,别人听起来,可能觉得很荒唐,教了三十多年的书,讲了二十年的文学写作课,退了休却开始学习写文章,这不是笑话么?
0 ~/ b+ c+ Z2 a& F0 m: U2 _3 {8 |' v# {6 S
这不是笑话,更不是故作谦虚。
1 e4 o4 T4 ]! V" R/ M! R6 N1 H1 E4 t& x
2 Y5 U% F% b( g9 x: P如今,摆在面前的现实就是,要写一点能够使自己感到说得过去,让人家读得下来的东西,只能是学习,有些方面,还须从头学起。
: r; Q  b4 h# e1 U5 b2 p
3 k3 _: x# r* Q( L, _要学习,并不可笑。不愿学习了,倒挺可悲。
2 s; q* ^. s& u3 _# K0 M6 A: a, E! ]
# N7 t! B9 h/ l8 t: f6 n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你以前什么文章都没有写过吗?
& b) q2 D, i( u1 |: m3 r' c3 z0 q" W, |8 x7 N3 j! Y' F$ Q2 y: I8 o
当然不是。写过的还不少,如果那也叫“文章”的话。, N5 F8 `7 j( Y( @
- V" v5 e0 K" ~  z1 w
因工作需要所写的教案、教学论文、讲稿、计划、总结及生活中的书信、致词乃至为人代笔的各类诉辩材料,等等。
. b6 c+ b( g' N. |5 @- S" L/ h# s" W7 I7 |# e) G" D6 g
以上这些东西,权且把他们称之为“实用写作”或“应景写作”,统统不在如今我要说的“学习”之列。况且,那些东西我也并未学会,大多也写得不太好。7 G9 e4 Q: v7 I% v: F

. }, l! W7 k$ z* E4 m5 M这里,我指的是文学写作。
3 \9 c% _4 b. R' S! i# W' u
6 Z) w# E, \5 h& h, A; j前面所说的种种“文章”需要的是写作技巧,而文学写作,除技巧之外,重要的是讲究艺术性。
( n* |1 B+ R5 o8 J. t/ ?( Q1 b- P0 p/ g0 c. ?% {4 e. h: d
在《沙湾文学》之前,我还没有在任何一种文学刊物上发表过一篇哪怕是很短的文章。很多朋友不相信,但事实确是如此。
2 |( R, n6 ~9 B# z: k& ]0 B* I8 j
9 p& H+ j4 p, H* n& U; ~近两年来,编《沙湾文学》的几位朋友,曾多次鼓动甚至催促我动手写稿,彷佛我若不写,就对不起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由于缺乏自信,一拖再拖。从去年起,试着划了几篇不像样的东西,好像还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欢迎,可这么一来,就为自己平添了不少的压力,甚至是苦恼,每逢刊物催稿,就发愁,进而寝食不安,真不知道这下一篇该写什么,如何写,写出来是否能让人看得下去,几天,十几天想不出个头绪来。
+ M1 \1 T0 O6 b( F# i
8 }( C6 D% B( l) e你说,这不学行吗?3 Y% l! S) X3 h1 ]+ w
$ B) w& \/ ?& _4 N5 @: _- ^- q
怎么学呢?对于我来说,只能是动起手来。写,就是学,光想不行。
, L" v# B$ J- H* P$ A1 B$ |: o9 Q9 s! L
学习需要思考,而仅有思考,不是学习。
3 z. H8 x, Q* a$ R* o2 Y5 Z: U. {+ x* T' t# D5 V, k
把所想的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熟练和提高,这才能完成学习的全部,
6 l- g( f) U* x/ @- b4 @% B6 L% a$ M4 l. H- l5 a" V1 O5 z0 h
别人强迫你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往往是非常无奈,甚至痛苦;自己强迫自己去做想做而又暂时做不好的事,往往是很执着、很用心,不易半途而废。
+ R2 G( u' r0 V! w+ p* \3 J: ]' W+ u" f
据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而我觉得,不大自信,也往往就是努力地开始。
6 C- t, ~- y( ]. I& A3 r, C
' Q' x: |8 H( A* W+ J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真好。它深刻地揭示了读和写的联系性和一体性。, h, Z! v/ y- ~" t5 j
! Q  U: ]+ B9 F9 M6 R, }6 T
然而,我们应该清楚,这前后两句,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只能把它理解为“只有……才能……”,而千万不要认为是“只要……,就能……。”况且,在我们的视野中,没有几个人敢言自己已经是“读书破万卷”,也没见哪一位作家称自己是“下笔如有神”的。杜甫的话,是合理的夸张语。的确,读书是写作的必要前提。不读书或不爱读书的人,谈不上写作。因为,写作中的灵感,构思技巧,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能力,引证的材料,词汇的运用等等,大都来自于阅读。这也正如人的健康,除自身的生理素质之外,大都来自于营养和锻炼一样。
; J1 I% P( L- u% T) ~
+ B5 M, h8 |$ z7 S6 c在接触到的同行中间,我也算是一个读书爱好者。说实话,干家务活,我很懒;可读书我并不懒。每天坚持读书如每天坚持吃饭一样,几十年从未间断过。而如今自己动手写起文章来,却常常是文思滞涩,无从下笔。或感到所掌握的素材捉襟见肘,或觉得自己的语言平淡如水,词不达意。不免常怀拙妇强为无米之炊的悲怯之心理。
# y) F, Q3 E. u3 Q
" ~: ~) P% ]! Z' s这样看起来,爱读书,多读书和能写文章,写好文章,敢情是两码事!
- k$ f2 `6 h2 U) z1 n, D' U- e0 }; o  ]2 A
书看了很多却很少动笔;讲起来某某书的内容口若悬河;背诵某章某段,准确而流利;甚至于对名作家,名作品的评头论足,也头头是道。但拿起笔,却写不出几句属于自己的,有分量的话来。
" u! v1 @( [' m0 _: _" g  ?- ]9 s2 b8 ^
这样的人,我们没见过吗?
$ }$ E; x& p$ u" [; W* |
5 f3 n. Z1 N* Y6 ?4 b  Y. ]: ]光写不读,大不可能;
9 y! `7 [* P8 R* h, ]- z- ~  e0 K+ F. [5 }/ l+ E
光读不写,大有人在;  |  m' N  p0 a' Y1 A7 a' ?' y

- J( R$ a* M( Q& Y7 c4 [; [* h会读才会写,这话差不多。
. v6 |% n& l+ o# [! u7 J2 _# a8 W: g0 {0 E
这么说来,,从读到写,尚有一段艰苦的学习过程。
# Z6 O1 S6 `# w; k% r
( ]1 l3 k6 ~, J- L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
) Z/ `. g( {6 x5 y: b2 X
3 u( c- q) ^: I8 y3 |9 z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写什么”?
# y1 u- @0 c: y: _8 O+ b; o9 z6 }2 ^* ^- [  R& S3 K6 L$ u$ y6 |
退休以后,常闭门在家,外面接触的人和事非常有限。由于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就更谈不到了解日益发展的社会信息、形势动向。作家们称之为“缺乏生活”。这就难了,真是感到“没的可写了”。按所读的“依样画葫芦”,与抄袭无异;靠想象编故事,咱没那本领。写作,像立在面前的一座山,觉得无计可攀,又如想要进入一个迷宫,苦于无路可寻。, E2 `1 y) w, |: s  b1 \
( `: Q6 _" s/ J( X* ?% L
翻了翻手头的几本《沙湾文学》,着重看了几篇老同志所写的作品,其内容大多是回忆过去的岁月中所经历的事,所怀念的人,也有的写故乡旧地的变化和发展的。是啊!年轻人喜欢憧憬未来,而老年人却总爱回忆过去。因为,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夕阳”们,是不愿意,也不敢去向往自己的“未来”的。
+ c. e% X: Q# b% W0 C+ g  {  m/ L* R+ k
没办法,那我也就只好从记忆上下手吧!
# i  Q$ _/ I) k4 {( }9 B0 Q
8 o, W2 [$ x- d" M1 G& l说到“写什么”,偶尔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我教学生写作文中的两件事。3 v% S. l$ }3 q. S
/ I! v1 u; m( W; m, x
新学期伊始,给初二班上作文课。布置的题目是《春节记事》,具体要求为“写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不能编故事,不能说假话,两课时内完成。
$ m1 n  j0 r6 t& s. e
1 C6 L0 h* o* _+ _* Q简单的几句提示之后,同学们开始了各自的创作劳动。我教的是一中当时的“重点班”,用不着强调纪律,教室里像考场一样肃静。每隔一会,我就转一转看看大家写作的情况,偶尔回答一两句所提出的问题。由于春节刚刚过去,所经历的事记忆犹新,同学们都有东西可写,有的写全家团聚,有的写去哪哪玩;有的学会了做灯笼,有的学会了包饺子。也有的似乎“思想境界”更高一些,说什么欢度春节之后,想念起了台湾的小朋友。好是好,就是有点不实在。据我对这个孩子的了解,在大玩大乐的除夕之夜,她也不会有空去“怀念”什么“台湾同胞”的……!
& n9 U# l/ v- r. }0 U1 O
6 a; B' h. U& |; t! _# y多半节课过去了,一个男同学只是在本子上写了题目,再下面,一个字未写出来。6 J6 z; k0 D1 Z7 }' O

- l, C: M. C& h' h! O5 k我把他叫到教室外的走廊上问其因由,他回答“没啥可写的”。3 Z; ~: m: q# e  F
7 d( D9 f2 y- c% |& t2 A& p
我问:“那你春节是怎么过的呢?”3 F6 J9 \3 o+ s& z: K* D
0 x& c! ^$ ?5 h  j4 m7 n4 @9 e
他是这样叙述的:. D0 j8 T& M+ @7 Z

: g' @5 U) p2 Z- ]: O% c; J1 Y“没意思完了。大年初一,我爸和我妈都去了别人家,让我一个人在家看房子。院子门上了锁,我出不去。只能在家里听收音机。(当时家里没有电视)京剧、秦腔、新闻我都听烦了,想写作业又写不下去。炉火灭了,房子冷了,剩下的饺子也凉了,不想吃。直到天黑了,爸妈才回来,我和他们大吵了一场。咳!这个春节,过的太没劲了!”0 p6 e! O  V1 M( ^* [0 {! s9 o( t
6 h7 P+ I5 f( C1 j/ s! Q5 Z
我听了,很高兴。我告诉她:“你说的这些内容,挺有意思,你就把这些如实地写出来,这题目就叫做《孤独、寂寞的春节》!
2 }2 s/ V$ d1 a) N1 e% H6 B
9 L7 v  n+ t! L# I: ^作文完成以后,相当不错,其中有的话说得很精彩,如“我总是觉得,这大年初一就不是个写作业的日子。爸爸妈妈呀,你们需要走人情,需要大家一起欢聚,难道你们的孩子就不需要过年的欢乐吗?”文章中把院墙外面接连不断的鞭炮声、邻居人家的欢笑声与自己家冷清寂寞的凉房子、凉饭相对照,有力地突出了自己孤单无聊的心境。
' x6 {$ U- e" b1 ^: w  C$ W* ~! l8 {  d1 @& Q7 E* a1 g( V$ n# w
这篇作文的成功,正是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 w0 P, z$ g& y. E+ L" H; C" x6 o, e- T8 Y$ V
另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学校刚刚举行过的田径运动会。8 S; e3 u8 [8 Q2 @/ ~
( f+ S' y' y2 k" p8 ]; h0 f# c+ u
翻开一个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本,题目是《我没有参加运动会》。
# u+ V! |1 d. q/ V, H9 ^, c/ t7 W
& S. u4 Y) D: y& w文中写道:“这次运动会,我没有报比赛项目,团体操表演也没让我参加。开幕式那天,我只能干干的坐在自己班指定的位置,看人家表演,看人家比赛,我们坐的地方没有树荫,到了半中午,简直热得受不了。人家比赛,我们挨晒,想回家老师又不让。看我没事干,就分配我们给运动员看衣服,下午比赛结束了,我们也走不了,运动员去领奖,衣服还存在我们跟前。班上有三个同学破了学校运动会的记录,十几个同学得了名次奖,全班总分第一,班主任老师当然非常高兴,事后在班上多次表扬‘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同学,而我和其他几个同学,提都没提,因为我们没有参加运动会”。9 A9 c5 {* J7 a% S' S

1 k2 I! h  ^8 f( r/ \文章的最后,这位同学写给我一句话:“语文老师,你给评一评,我们真的没有参加运动会吗?”
5 @# h, Z' }5 v3 u2 b+ L0 O+ i6 ]% ?  j% Y& }" V
这两篇由于“没有可写”而写出的中学生作文,二十多年以来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我不知批阅过多少学生的作文,但最使我忘不掉的,正是这样写真事,说真话的文章。
2 V! u) N6 b. _  C+ X- Y
9 X+ ^4 u6 N( ]. m8 b而今,年过花甲的我,拿起笔,竟然也体会到了当年孩子们的“无事可写”的苦恼了。6 N% q4 r' |# l) [0 l
4 Q* e5 k* s" k+ f' W, n
想起了当时对学生们“就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写自己真实体会”的要求,不禁哑然失笑了,轮到自己写“作文”了,干嘛要铺开稿纸,端起架式:我要写文章了,这可不是简单的事,该写什么好呢?1 `9 T4 y5 V% a4 B0 v! \
+ {8 s' J0 O$ y% ?  C( x9 ?' F, }8 J9 Y
生活中总是要发生一些事,我遇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把他写出来不就行了吗?2 p7 N0 h1 M  I- ^- k$ T

2 m8 f5 @6 {, ]) I过去想着教学生,现在忘了教自己。" ]% D  Z5 q  ~5 n0 ^: l# i$ V

' S; G2 y' t) l2 @) H下面的问题,就是“怎么写”。
- k/ ?: l* V" a1 Z  {( p
  a( J, Z3 j  l% U7 T3 _我很喜欢读一些作家的谈创作过程和创作体会的文章。
6 N. w) K9 P( u& @
$ r/ F) T% \1 m老舍先生兜里揣着几个小本子,走街串巷去收集素材。风土人情,气候变化,小贩的吆喝,乞丐的讨叫乃至家庭妇女们的争吵、对骂都是他要记的内容。老北京下层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写了个透!) M7 Z6 S* L0 D3 E+ J+ ^3 ]0 D
3 F- \) N) N# T! M9 e
巴金作品中,发自内心的抒情,那叫一个真挚;饱含泪血的控诉,那叫一个深刻!他在总结自己的小说创作时说:“我没有技巧,可我有的是感情。”以最朴实、最平常的语言表达最真诚,最深切的情感,他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
8 Z: d5 u% |$ }& ~8 \3 B/ s* Z1 p  s8 l- ~4 t3 v2 C/ l3 M& [  h! @0 g
山西籍作家柳青,毅然离开北京全国文联的领导职位,全家回到故乡当普通农民;山西作家赵树理也从北京回老家当基层干部。他们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辛勤创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奉献了不朽的农民史诗《创业史》和《三里湾》。* A/ B1 I: t+ g# _+ x- h
$ z. q2 ^7 e5 j8 x
长篇巨著《李自成》的作者姚学垠,每天凌晨三点钟起伏案写作。创作过程中,查阅史料无可计数,光整理卡片达数万张。有时,为自己所构思的情节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乃至失声痛哭,其投入状,可见一斑。
4 _' B2 _* Y% g0 g
; l, A1 w  c9 p8 I) w) a英年早逝的陕西作家路遥的创作谈《早晨从中午开始》,如实地记述了他写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全过程。这篇不算短的文章,我读了至少二十遍以上。我觉得当时的路遥,那不是在写作,简直就是玩命!文中所记创作中的艰难、痛苦、动摇及对自己母亲,女儿的愧疚之情,直至完成后的解脱,成功获奖时的感慨,使你不能不为之动容。我一直认为,他就是写《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写死的。而留给我们的这篇文章,字字乃心血之凝铸,句句乃经验之总结,成为他一生辛勤创作的绝笔。
# d9 H: o( _8 d* I( u
+ I: e9 L1 Y9 w9 n搭上性命去写小说,伟哉!路遥!
( P/ c. ^6 Y9 _$ z" O( `
) _) [; A; }5 t, S我列举了这些个文学巨匠的例子,只是想说出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一点感受。
. r; f0 H& q8 Z0 ^, o3 A
+ e7 q" G2 M9 R& L- Z0 |那就是简单的两个字:真实!5 E# O" V# P  l% v

+ T' f: c0 M( V  {5 Y. ^(据说这些作家,列诸于文学史上,被称为“现实主义”。这问题太深,本文不敢涉及)。1 y' g0 X% y1 o
6 j1 c2 l* m& F2 Q  ?/ N9 W' \7 k
还谈不上向人家学习。我既然喜爱他们的作品并受其影响很深,自己要写一点文章,也就只能从“真实”这一点起步了。咱先别着意追求什么技巧,重要的是先把握这“真”字。也就是说,感情要真实,道理力求明晰,真切。事要实实在在地写,话要老老实实地说。尽量不要使人家看了,说出“这不可能”之类的话来。
7 f) J( P9 R( j$ W) `' X' g' K7 Z+ a$ [6 K  K7 a( @
即便是写作初学者,也应有着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2 O( Z" j0 w# P! {* l& \3 r7 m6 K3 h: R
当然,艺术不能同等于科学。(下转第8页)(接第32页)科学所追求的,是百分之百的真,而艺术是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更重要是追求“美”。只有美,才是艺术。
$ S, _. P/ q4 ~2 N, F; r0 B; D; U
华丽,浪漫当然很美,而朴实、真切应该也不失为另一种美,关键还是要看“写什么”和“怎么写”。: t( ?& ]0 {8 J' b  i/ o6 r% |; f6 \
* u5 o" ?7 R9 A3 V$ \$ l- q/ Q* Z
读《沙湾文学》中的许多作品,我也很佩服作者们处理材料,运用语言的高超本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经他们的演绎、联想和发挥,就变得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了。总想得到这些作者们的启发和指点,又苦于没有直接请教的机会。诗集《岁月留痕》的作者,堪称是沙湾第一诗人的侯文基先生,谦和而平易近人。问起其诗歌创作,他说得似乎有点漫不经心:“我不像你们,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词都要反复斟酌,我是想到哪写到哪。”# O1 l% u4 b1 V' O$ t5 s

% Y; x# k8 ?- Y7 g这话听其来好像很随便,可细琢磨,却颇有些举重若轻的味道。请想一下,我们要学习写作的人中,有几个人“想到那”就能“写到那”?即便是常写文章的人,说自己可以“想到那就写道哪”的,是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说轻一点,叫做“得心应手”;再往高一些,那就是“出神入化”了。况且,拿我自己来说,咱根本就“想”不到他的那个“哪”。
/ l% e, R' s& I$ v
+ w+ B& n7 ?/ I, p& h9 l* t所以,我必须从头学起。
( ?5 c* D1 P. l1 x. @" |0 @: _) h" e, s) e+ e
走进几位朋友的办公室,看他们用电脑写作。面对显示屏,手指一按“啪啪啪”文章就出来了。有时还能同时听音乐和聊天,这真叫神奇。往深一想,这也是人家的真本事,并不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么容易。什么速度快呀,操作一点也不难呀等等。这是在写文章,写文章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管用什么写,都须去认真的构思,要讲究结构的组织,词句的驱遣运用。再笨的我也清楚,“电脑”,终归是靠“人脑”去掌握的。缺乏写作能力的人,再熟练的操作,再快的速度,也只能是“打印员”,而不是作者。/ m( {' E. B' \5 y5 [" o

& P: W; |- F2 k8 c/ T5 A人家以科技手段驾轻就熟地创作,而我手里还拿着一叠待修改的手写稿。这真是有一种“徒步追摩托”的望尘莫及之感!  G3 m. R; K* m4 X0 ?' x

! |, c# i2 r8 [& Q; l这不,《沙湾文学》编辑部又来电话催稿了,我将再一次面临“写什么”和“怎么写”的煎熬……!
( ~! M/ S5 P) _
/ T' p) x5 m9 r' @你说,不学能行吗?3 [! \# i9 @6 ?- S- S* K% ^
/ C4 A; i! {5 @3 S7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4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