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说:“作文之道,构思为先。”构思是指在动笔之前,对文章基本框架、内容和形式要搞好总体谋划和设计,它是起草文章的起步和开始,也是影响和决定文章质量好差的关键环节。一篇好材料,要有鲜明的主题,丰富的素材,精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框架结构是起着决定性基础性作用的因素。
# D# z5 D; z2 E% m( a# |8 H- |% E$ t6 q7 S5 c# y% ` z
我们都知道,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不等于就可以动手盖房子了。一个能工巧匠,总是要先搞好设计、画好图纸,这样建起来的房子才有质量保证。写文章也是一样,要想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必须先理清思路、搭好架子。如果思路不清,就不可能完整准确地表述主题思想。一篇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的文章,不仅在领导那儿通不过,对工作也毫无指导意义。# V- ~/ [( X( N1 G+ j' ~
7 C5 a4 i8 _$ r" _, ~ 任何一篇好文章,都要经过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动笔起草前,往往文章的轮廓在作者头脑中就已经思考成熟、设计好了。虽然在起草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变化,但对于文章大致写几个问题、写成后大体是什么样子,在构思阶段就有了预见。如果急于成文而疏于构思,在行文之前对于文章的主旨、题材、表达方式等设想不充分,那是很难顺利进入写作过程的。即使勉强进入,写起来也会很困难,要么写不下去,要么半途而废;甚至推倒重来。许多同志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文章之所以写失败了,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动笔之后,而是出在动笔之前——没有想好绝对不可能写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的构思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明确了起草某个文稿的任务和占有大量素材后,必须经过一个充分酝酿写什么、怎么写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某个文稿准备写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大概写哪几层意思,这就是文章的构思。) i- c( c3 S6 |8 A: e
" i: T- F1 E! A5 S" `; Y ■构思的基本要求: M# |9 @# J! v' W8 R2 ]% N/ @% L
: [! F R3 z$ O" o1 V1 }0 C 文章的结构,最基本的有递进式、并列式、总分式三种基本形式。递进式结构,就是文章的思路是纵向展开的,有按照时间顺序和过程展开两种。并列式结构,就是文章的思路是横向展开的。总分式结构,就是前面两种形式的综合运用。虽然不同文章形式不尽相同,但构思万变不离其宗,应遵循“高、新、实”的原则。8 t& E5 L! y: N j8 ]
) h2 b( d- \; E% V- c8 n
所谓“高”,就是要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正像有的同志说的那样:“机关的同志不能以领导的身份办事,但必须以领导的身份想事。”在这方面,很重要的是要提高文章的思想性,善于运用开阔的视野和超前的思维,观察分析和处理新情况、新问题,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确文章的“主攻方向”,力争言人所未言,论人所未见。高,对领导讲话稿更是一个“硬杠杠”,要求起草者注意领导者的身份和特点,转换角色思考问题,力求 “小官”讲“大官”的话。
0 d Z1 P. n8 r/ }$ F4 ]
& z' {# C# {" F6 ` 所谓 “新”,就是构思要力求有新意、有创意。写作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允许和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多种风格并用。正因为有苏东坡的豪放、辛弃疾的悲愤、李清照的婉约、柳永的伤感,才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姿百态。对文章,最忌讳、大家也最反感千篇一律。奇特的构思往往能产生难以言传的效果。建筑物往往以其独特的造型展示风格。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设计采取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鸟巢型”,国家大剧院的设计采取了独具匠心的“鸟蛋型”,非常新颖,风格独特。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写作构思中学习借鉴。: ^1 }2 q/ \, ?6 O6 b, f
( _4 K2 V% c6 \" x% K
所谓“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颖实在。如果脱离实际片面求新,就会显得华而不实。写文章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想要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话说好了,文章也就写好了。读毛主席、邓小平的文章,几乎每篇都是结构合理、深入浅出,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能一看就明白深刻的道理。领袖们的文风,很值得我们学习。
/ T) N% @$ y; {; T0 U5 {6 q
; M6 x$ y% f& k1 B' s! @3 }7 R ■构思的基本任务6 w* j8 o- X2 h& r% r$ h, `
/ _: y1 m0 i- i6 x4 r. E1 a 文章构思的基本任务,主要有四项:& [; ~+ F+ m! v8 e
% ~7 E9 ~6 j9 w
一是统筹内容。内容安排要合理有序,如刘勰所说要做到 “众里虽繁,而无倒置之乖”。在纷繁中求条理,就是要做到既内容丰富又有条理,让所有材料和内容“殊途同归”。4 X6 y. G, V- P0 L/ d
1 _4 l) v q j/ W. v" G! ]! v 二是联贯首尾。即要使开头和结尾一脉相联。如果内容和文字先后颠倒,承接处字句不恰当,就会妨碍意思的表达。另一方面是指思想内容要衔接联贯。思想内容不联贯就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观点,使人看后不得要领。, m! Q9 d0 k* u
( d* C$ r# ^, `, _: C. a* h
三是关联左右。即段落和层次之间要相互衔接、细密无缝。写文章就是积字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各层级之间只有相互衔接、联系紧密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联贯。- M$ X5 w4 S' Q: w' ?6 d
' n( F5 i$ r' C
四是取舍素材。即构思时对所获得素材进行取舍与定夺,作出合理安排。取舍就是保留对材料主题有用的,舍弃对主题没用的素材。定夺就是要恰当地安排素材,做到繁简适度、运用得当,这样才能适应表现主题的需要。
: Y- B) ?$ q5 y) z3 w" n' ^2 i
+ }, C5 A, }3 ?# k+ S3 A ■构思的基本方式
9 {& X( Q5 D- x% `! V) A8 l! i, ?3 f: O# |* D
构思就像写作一样,没有固定的程序,它往往依托于一定的思想沉淀,在无意的触发中突然闪现。构思材料大体上可以分三种形式,即孕育式、冲动式,受命式。' v% P" D: R1 U! Z
, m! O9 {2 t. x+ k3 Q
孕育式就是指心里感到有什么东西要写,但一时又拿不准,迟迟下不了笔。慢慢的这种感受不时被一件件事情所碰撞、所证实,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形成了思路。这种构思方式,并非一蹴而就,常常会经历一个“难产”的过程。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形,有时写一个东西时,思路总是打不开,坐在微机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电脑屏幕上的字还是那么几个。勉强向下写吧,总感觉拖泥带水、进展不顺,很难使自己满意。每当此时,不妨先挑选最容易的几段先写,待我到感觉后,笔锋便渐觉灵活,思维便慢慢打开。
3 f' P1 M/ N2 ?" x: U. X% N" \% u( _. \- q! T* d; t" K
冲动式是指一个题目明确后,在头脑中马上产生一些零碎的“思想点”,冒出一些“火花”,而这些思想点和火花往往是不联贯、不成系统的,常常是东一句、西一句,隐隐约约觉得对材料是有用的。遇到这种情况,要迅速把这些零碎的“思想点”先记在本子上或敲在电脑上,不管它有没有用,甚至不要管它的前后顺序或者句子通顺不通顺。这些东西越多,写好这个材料的把握性就越大。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头脑中长期积累和沉淀的东西,只不过是遇到了一个 “触发点”,得以发挥出来了。当然,这些不联贯的毛坯,要真正用得上,还必须经过一番深加工、精加工。( r/ m; H! p: ?" `7 W
2 [) e6 M8 X& ^ 受命式是指起草领导讲话,这是机关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门学问。它既要完整准确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又要充分发挥秘书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全面、辩证,又要力求讲出有新意和深度;既要有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既要用事实说话,又要防止就事论事;既要掌握领导讲话的共性要求,又要体现不同领导的风格,这些问题把握不好,就很难写出一篇好的讲话材料。+ v5 n! p5 p7 l S) J7 z6 \
% {7 ~; }* ~% b! z 在整体布局上,要防止过于追求系统、完整、面面俱到。在构思和布局上,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达不到,大一二三里面有 (一)(二)(三),(一)(二)(三)下面还有1、2、3.结果要么是前后之间内容交叉重复,要么是该展开的展不开、该说透的说不透。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是抓工作的艺术,也是写材料的基本要求。鲁迅说过,宁可将写小说的材料写成速写,也不要将速写的材料写成小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材料的容量总是有限的,想把每个问题都讲得很充分、很新颖是不大可能的,能在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上有所突破,讲出点新意来,给人有所启发,就很不错了。所以构思时,一定要把重点突出出来。
2 L5 V! N/ i& ^. ~# M! }0 L. r. A" { M* V: a1 w
■动笔之前要先写提纲# Q( |( d5 [$ C7 R3 b! b/ A4 f
& z! T0 E1 {'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