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许多报刊的消息导语写作中,时常发现导语与标题重复病、臃肿繁杂病、枯燥呆板病。为此,笔者对消息导语容易出现的病症作以透视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 S/ l% r6 o3 C$ f
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依笔者所见,目前在许多报刊的消息导语写作中,时常发现导语与标题重复病、臃肿繁杂病、枯燥呆板病。为此,笔者对消息导语容易出现的病症作以透视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 r. c& q/ N0 f* t# p# B f
一、导语与标题重复病
0 q6 t7 c' _! j# C4 c 导语与标题重复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主要表现是:导语中的内容全部是对标题所述内容的展开,像是对标题的解释。如,某报第一版的一条消息:
7 q5 X* O- P2 o! O& F. T (主题)我老秘网市“文明与我同行”“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展开幕
+ |4 n9 C/ b$ A* U (副题)××× ××× ××× ××× ××× ××× ××为开幕式剪彩* z6 s- p2 A+ ]2 e# E% c
(导语)本报讯(记者×××)为了庆祝建国57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深入开展全国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9月20日,市文明委在英雄广场隆重举行“文明与我同行”、“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展开幕仪式。市委书记×××,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文明委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文明委副主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市文明委副主任×××出席开幕式。7 S% ]- L5 |& c/ y
上例中标题和导语内容互相重复,标题中已点明主要领导名字,而导语中第一句话只不过是对标题没说全的,又补充了一下而已;第二句话又是一连串的领导的姓名,副题中已写到这7位参加剪彩的领导的名字。这里显然也与标题重复,有点变化的,只不过是把领导的各自职务在这里作了说明。这使原本立意深刻的新闻内容大打折扣。其结果既浪费了版面,也使读者阅而无趣。防治这种标题与导语重复病的发生,可以采取省略法。把重复的内容在标题或导语中略掉。如:前面所举的一例,若在标题中略,那么就只将主标题写为:我老秘网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展开幕,可以不加副题,到会主要领导在导语中简说,读者读过主标题再读导语便无重复之感;如将到会领导做副题,强调领导及有关部门重视,那么,导语则应省略副标题所云,开篇便可直入主体。因为,在主、副标题中已把导语中要讲的内容都交待清楚了,标题已履行了导语的职能,导语中还何必穿靴戴帽,非要以各位领导出席开幕式作导语去导入呢?
0 S( [6 d+ p! q 二、导语肥胖病2 F, |8 Y2 W, y$ L @0 q+ |
一些记者由于不掌握用精练语言写导语的要领,常常使导语出现肥胖病。如,下面某报第一版刊登的题为《先进技术为农业插上腾飞翅膀》这条消息的导语:
; {2 J: i: N7 p$ L: C 新中国成立5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各地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农民、农村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变,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庆前夕,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畅谈农村的变化,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带给农民的喜悦。8 ^- Y. l: j% B
这个230多字肥大、拖泥带水的导语实在令人难以卒读。
8 ?9 J% ^9 D. c( e, J" W 防治导语肥胖病,可采取以下三种对策。
3 _5 B7 a- k; h) m0 v 第一,提炼概括法。写导语要善于提炼概括,避免肥胖臃肿。上例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者缺少提炼的功夫则是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作者只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明主旨就完全可以了。对其不妨可以改写为设问式导语:
% f, ]6 r6 m8 \5 S2 M6 z4 N- ^; a 今天的中国农民与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9月16日,福建省建阳市梁布农场的“种粮大户”和“售粮状元”徐承云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开始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这恰是原文的第二段)第二,减少要素法。对六要素可进行恰当的取舍,完全可以在导语中只写出一两个富有概括力、感染力的要素,将其余的要素放在主体中加以展开。这样,导语自然会苗条俏丽了。但是,在实际采访中,许多记者或通讯员无论事件大小,只要是写消息报道,往往追求“六要素”俱全。如此,当然难以使导语苗条俏丽了。如,下面某报刊登的这条消息的导语:" u, ~ T" _1 n: V* M
本报讯 上海乐团的青年指挥家曹丁,近日赴广州指挥当地一家乐团演出前夕,特地打电话告诉记者:“8年前调进上海时,自己仅是无名小卒,是上海的舞台塑造了我,这几年不但艺术上大有长进,各地演出邀请也连续不断,频繁的演出使我不断提高艺术造诣。”确实,在上海舞台上,一大批像曹丁一样从外地引进的艺术人才正在上海这个具有雄厚艺术实力、频繁演出机会、良好文化氛围的大都市里,充分展示艺术才华,成为本市文艺队伍的骨干力量。
: Y& @9 m, V- `/ }& `/ `! J 这条旨在报道各地艺术人才在上海文艺舞台上迅速成长的消息,导语长达201字。作者想把所有的事实一口气都在导语中告诉读者,所以把本应写进主体的都写进去了,结果使导语成了一株既有骨干,又有枝丫、树叶的完整的树木。给人的印象却是文字冗长、内容复杂、主次不分。从减少要素法角度,原导语可改为:
( Z& u; j% J E3 s( m 本报讯 如今,一大批外地引进的艺术人才,正在上海这个具有雄厚艺术实力、频繁演出机会、良好文化氛围的大都市里,充分展示艺术才华,成为本市文艺队伍的骨干力量。另外还可以采取压缩文字法。一般应少写或干脆不写单位名称、专门名词、人名及头衔、新闻事实和细节、数字等,这样自然会消除导语肥胖。# a! Y" T. p% |9 |0 g
三、导语痴呆病有些导语枯燥呆板,抽象的议论,概念化的叙述,再加以冗长的介绍,犹如一位痴呆患者站立在读者面前,令人不悦。如,下面两例导语:
7 n0 s# e0 L2 B. n" T% r$ S 例(1)本报讯 国家邮政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从巩固党的宣传阵地、扩大党报影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报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全力做好×报的年度收订工作。& m; z, X" h1 }/ _
例(2)记者从22日在××市召开的人才工作集中采访活动动员会上获悉,我省人才工作集中采访活动从11月开始,历时20天。8 t, G; E- a7 H! d) m" A4 J
这两篇消息的导语,都属于概念化、抽象化的“八股调”一类。而且导语内容空而不实,文字枯燥无味。这是导语写作的致命伤。8 U: o, z: h; Z% e& x2 M( s+ Q" l! ]3 V
防治导语痴呆病,通常有以下四种对策。& l' U5 w6 [2 T t
第一,开门见事法。即开篇就讲事实,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引人的新闻事实,首先在导语中披露出来,收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如下例:6 b" w1 o3 c8 I: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