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西老秘 于 2012-7-8 09:26 编辑
, @( e3 f9 L- i
/ e1 A/ ~) s% ?5 {; v: h* E# w f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 N3 j& N4 z5 E" V2 A; A/ C3 u |) W) b
为确保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的贯彻施行,现就所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J& i. D' e1 j# r' r7 z1 o
9 k' D* e2 A0 [9 E
1.关于“意见”文种的使用。“意见”可以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所提意见如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出面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时,主办部门可以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有关部门会签后报请上级机关决定。上级机关应当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作为下行文,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作为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
; D9 a8 F" i& |, w! }
% F" `4 o: N& e* M/ \4 u 2.关于“函”的效力。“函”作为主要文种之一,与其他主要文种同样具有由制发机关权限决定的法定效力。* m! ]2 L+ `* g/ p1 `: z
( I0 }2 d6 J6 c4 S& @
3.关于“命令”、“决定”和“通报”三个文种用于奖励时如何区分的问题。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和职权,根据奖励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等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相应的文种。& {; r# S/ ~; }1 D5 Z/ m" t1 p
3 k- d/ A$ r' E- }7 A0 z8 T, T4 [ 4.关于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文问题。政府各部门(包括议事协调机构)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如需行文,应报请本级政府批转或由本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因特殊情况确需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的,应当报经本级政府批准,并在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 u" o, T9 w. q9 u
5 p9 K( F# A8 z0 B( _: R* F" l6 X# U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的含义是: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向本部门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包括本系统)制发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代替部门审批下达应当由部门审批下达的事项;与相应的其他机关进行工作联系确需行文时,只能以函的形式行文。
& |5 S3 z9 a( j
- M; l. g$ ^& }- s3 k" \! v# P “函的形式”是指公文格式中区别于“文件格式”的“信函格式”。以“函的形式”行文应注意选择使用与行文方向一致、与公文内容相符的文种。. n7 f& Q; L: s; C" \
' U6 l0 X* S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