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 Z2 L5 h f/ ?二是让考生能够身临其境:处理实际问题。人们常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应试实践中,“虚拟身份”给考生明确地进行了“定位”,这就要求考生摒弃自己原来的真实身份,以虚拟的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工作方案。诸如“以省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以某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等等,去实实在在地解决和处理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试题中的“虚拟身份”不断变化,是说明要学会以不同的公务员职位“角色”来处理和解决问题。 1 }' u, }) B5 f z$ d, T 9 A# V+ W S2 i$ Z. u F/ }4 Y$ k三是让考生可以大显身手:提出独到见解。“虚拟身份”的“定位”,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考生们大可不必有什么顾虑,可直接“走马上任”,进而“发号施令”,一展“雄才伟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毋庸置疑,面对不容含糊的“国家大事”,如何去解决,提出什么样的对策或方案,考生自可大显身手,尽可以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展示自己经国治世的才华。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即考生们所提出的对策或方案必须符合试题给定的这个“虚拟身份”,既不可过,也不可不及,要恰到好处。在试题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做到游刃有余地发挥所长,积极稳妥地有创造性地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方案。 5 {" Q/ w% w4 `9 P' r$ i4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