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要注意“清、重、实”三点要求 康家珑 [复制链接] 5 C6 j# f& x4 f. \1 i
5 G1 z* H4 J4 [
$ a/ {1 ^. W$ k* n7 X% d广东老秘 广东老秘 当前离线 积分33348威望246 点文银20631 两请柬2132 张人气0 投稿16 . 窥视卡 雷达卡
$ }" d; I& a( U3 O$ Y5 @: Q" k' t+ ^5 W
193
6 u% }4 ?9 I6 u7 w- {
# I M) F+ `8 D' w3 C5 c主题 238$ A% I5 d' a5 U( D2 X
, W) }' |/ W% N
帖子 3万& y8 F' j) z6 P
* a# b( ^% U7 e5 g' H3 r4 e2 J积分
# Y% q1 Z0 k- R& @( w2 Y1 p" d9 b) r5 s3 p' L/ J/ \( }+ d
版主
$ S+ B. J1 V. s5 H) s8 ` v- T) P8 ~
3 {+ V0 r0 b/ | g( J" r" F8 J
5 U4 b2 A; v. M. \# F: C
5 @. N; M1 N3 Q }8 \$ n+ s积分33348威望246 点文银20631 两请柬2132 张人气0 投稿16 .
$ s/ M. x# P' a3 |. X9 Q8 S& m- j
% ~( Z- m6 p/ `* {.收听TA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0 L5 W Q6 i3 h8 n* z# y, O 发表于 2011-9-25 09:04:21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下情,或请求上级帮助下级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汇报材料可以是口头汇报的脚本,也可以是供上级阅读的书面材料。汇报材料写得好不好,不仅会影响领导的决策,也会影响到上级对下级的帮助。要提高写作“汇报材料”的质量,需要注意“清、重、实”三点要求。 ( e3 C6 i9 {* r& c5 F) l+ `" M" |+ I; U
一、清' t3 Q" V" Y+ J7 K# g: J3 W
2 w6 ?5 N0 n5 e4 ^! w9 J$ `1 _1 d# v' U, K& V5 e& Y Y# E5 E7 X' Y( A$ s$ k7 {0 g& R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7 X/ a' P5 Z: v- A) d1 a
& v/ x+ _* S n- N1 o* t- o/ Q/ V( K1 g3 X- ~' A5 X. w' _; t; h8 k" t a. t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5 z1 K& v: K& H/ d4 ]" y1 I+ b
( l: a) ]! {+ @4 c2 P9 E. w
1 v3 J. y4 x- @% B4 c& I" X! \9 i& J0 Q) v. i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 …… ;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h# R* g$ I$ v. `6 \1 }7 p" u# k2 H/ t$ a
: Z8 x6 J1 T& w8 ~
( r5 v+ [0 P( W, G+ _' d. ^7 Z
z" h- w+ [3 D; K0 R, ~8 ^0 G$ A5 R. [/ `, p/ o* ?' K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1 H! _) T: S$ g; w2 ?# S# j& j, o+ u
4 r" H: z% h3 m! D J1 n5 X$ h! ?5 B' o/ }: @" ^7 z; P$ I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W/ o8 m& N6 o, q
( F- l! [' L* K w; b% V/ f& [- I% w5 B
6 M9 P6 y+ W, t; n2 {* S7 k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 I0 s( l+ v6 y# ~: T; e4 x' h; r$ b
& m$ r1 ?/ p2 M! @4 w. Q
8 H+ W/ K9 v( W, t. M: {$ g! X二、重. p% v6 I( }+ g, P2 ?0 S& W# f% S, @$ _7 W: A/ X
( W- ]+ u+ ]" P# c- M+ a: s: @. Y“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但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汇报材料要突出重点,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是起辅助性说明性的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6 X3 f! t# D @& r$ r5 V6 K5 p# m. d8 v3 K# \7 T3 o. k2 }
2 @+ @; N8 c1 `+ Z6 y( k! q6 X7 x9 d' h& y% V& @% h7 h
写汇报材料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1 h* }- m% N! y& D- Y6 `! r
- d* P4 c i1 E2 S# d
: V' U+ Z# H+ l5 i. l% F7 H9 B; c# U) I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上级已经了解的不汇报。) J- e6 J! b+ Y; h- I$ X
+ o9 X3 W9 \; _# l; @ ?+ j/ W% d2 d5 I2 n3 v! K% P( o; y3 s; v/ b/ K
第二,凡是能够突出自我特色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如果汇报材料没有特色,丧失自我或少了自我,汇报也就没有个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突出特色就要做到常规性的内容不讲,与别人相同的内容不讲。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特色的工作,挖掘有特色的效果,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效果。“特色”不仅指工作成绩、成功经验,也包括在工作中发现或出现的新矛盾,以及对问题的新思考。这种新思考,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或站位的高度来体现。2 @/ K4 G( {% _4 ]1 s
1 c0 D2 ?6 a3 R: }- i: { [3 P' [3 s$ g" Q9 n! q, g
9 u5 w+ |; ^8 u: p" c( W5 x汇报材料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 C" Z% e! [$ {' J. G; s& j! ?6 F9 A8 `, Z0 b5 x+ K( W" A" B, o b, H
) p+ j, V# x* I' W( h- s一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或论证。汇报材料要有思想、有见解,才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产生兴趣。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分析问题要有理有据,要有深度,不要做肤浅的表面文章。汇报材料涉及的事例,可以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一定要把有关数据写清楚。数字虽然枯燥,但能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在说明问题上,具有用文字叙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字,有时还必须采用折算的方法,让数字变得具体可感。比如,有人在介绍黄河时说:“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许多人心中不一定有概念。为了让听者理解这个数字,如果改成:“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若用这些泥沙来修建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防护堤,那这条防护堤便可以环绕地球27圈。”这样一折算,抽象的数量“16亿吨泥沙”,刹那间就变得那样的具体可感了,汇报的亮点也就能为之一闪。
?2 T, i3 s3 t* V3 {3 W$ j9 K! H+ w3 s0 R5 b) {. k7 `( \" Q$ S& H: i" B. f2 f: W! x9 P, X" e) N
二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和实质。抓住本质,就要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多讲实质性的东西。要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防止表面化,要把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某人在汇报某单位思想状况时说:“……有人玩名,有人玩命,有人玩狗,其实最终都是在玩自己。”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能使人为之一振。
, o, y! B5 u# l5 F" J4 A8 | ?- b; w3 b3 M% ?" I: |& `4 |7 o( j5 y
& i- G, C% t. X- g9 U4 L, f三要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线索要单一,情节要简单。如果串起材料的线索太多、谈及内容的情节太复杂,听汇报的人不但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会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把多余的线索和过细的情节统统删去。领导听汇报最关心的是工作重点以及处理的结果,汇报要遵循“事不过三”原则,每谈重点,关键事项最好只谈一件,通常不要超过三件——这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论点多于三到五个时,人们便不容易领会。这倒不是说讲完三个论点就坐下完事,而是把复杂的想法归纳成三到五个方面以抓住事物本质。5 o5 Q' `- b+ ]$ S9 t* n; c3 U, U
1 u* E" d" `# c+ S2 l5 [- Y* O o( ]6 K3 b) ]/ y; a- ^6 E. x4 d在语言运用上,叙述要简明,切忌冗长啰嗦,千万不要从文件、报纸上大段地抄录引用,这样容易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套话之中。用词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的语词,要多用大众语汇,尽量口语化。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在句式上,要多用短句。用短句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 p, u, K/ v4 m8 D7 t+ W ~. O
% D2 u, H# {) R$ q" q- X( m7 g# L8 I( I# Y, v, W7 a2 n2 Q, \ c( H
三、实5 C, f0 X8 P( v9 [8 \" b3 d# q" @
, T9 V6 h( R$ |9 p
2 e$ c2 Z2 r) z7 S" c5 K2 \, _9 ~* w4 G5 A Y& d7 J“实”就是实事求是。写汇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注意两点:6 I, U" ?6 B, { S* \# S4 k! W# L6 h2 y' W: S# u' w: s
4 s) @: p8 e9 C/ u3 h. q8 F2 s5 E' i/ c第一,要准确可靠。汇报要寻找那些实在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汇报的情况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也不允许夸饰拔高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事实写入汇报材料。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实,科学论证,不可想当然随意虚报。在评价事件或人物的时候,要恰如其分;汇报经验要避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整体观念。
$ I( x1 m" N3 a1 `7 O2 B4 P) a* P( b8 j W- X# Z; l4 L2 m* ~ f0 X
: d: {% q" Q9 M2 I; z' q( V" e7 Y准确可靠,要求所举的事例,除要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必须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是没有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它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也不能拿来作为例证,因为这样的事例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非主流、小插曲而已,绝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用这样的事例作论据,不会有说服力,会犯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0 M4 ]0 J- D4 G2 a! a1 q1 w A5 ]6 u# g4 x
9 U. ^) X. t4 i; c( |7 ^
' n- ^2 V: b/ C% |& ^" E, f第二,要喜忧皆报。领导听汇报,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研究问题。无论“喜”或“忧”,领导都会认真对待。说不定你的“忧”,有时候正是领导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在汇报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喜忧皆报,不能报喜不报忧。怎样做到喜忧皆报呢?# L0 R3 ~" H& V' J* p1 v! Z5 F/ f' V M. T; N. k4 |
. ]$ J, n% |7 @" o1 D8 ~
+ E6 t2 [; ^. [9 a一是报喜要报够,勿揽功。报喜只有报够了,才能让上级全面了解过去决策的真实效果。报喜报得很深透,对领导研究工作会有启发,有利于上级今后工作的再决策。如果报喜不够,既不利于领导认识过去决策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上级了解下级,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影响上级对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利用。必须注意的是,在报喜的时候,界限一定要拿捏适当,不要夸大吹牛,不要把一切成绩都攫为己有。要分清所取得的成绩,哪些是上级的,哪些是本单位的。属于本单位的,又要分清哪些成绩是属于哪些领导、哪些部门的。只有把功劳分清了,才有利于帮助上级总结制定工作方针政策的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本单位内部的团结,增强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单位领导的号召力。
9 ~1 N1 ~+ t- R1 B: d: {4 N, r( D6 j. r8 ` U( k% f- d$ _* @. ?& o4 q" t T. G( J
" o3 q5 F* p, d4 |* l0 F) S二是报忧要报透,勿推卸。报忧要报透,就是要把工作不足或缺陷完全地实事求是地向上级说清楚。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对工作中所出现的失误和不足,要按照要求进行汇报,即使是丢面子伤筋骨的事情也得汇报。在汇报这些失误和不足的时候,不要轻描淡写,不要避重就轻,更不能遮丑护短隐瞒遮掩。报忧要报透的作用,既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工作经验教训,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也可以提醒上级以后在制定方针政策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在汇报这些失误和不足的时候,要敢于承担责任。既不能一切往下推,责怪这个部门不负责,那些群众不努力;更不能一切往上推,怪上级这项政策不完善,那项制度不严密。"
& K2 j% ^! G1 f/ ^5 ~, b ) h* _" x \( A0 j: L, i9 x( j-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