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 d8 N$ p. S) {3 c2 Y 解决“一不做二不休”现象的建议: 7 c1 m) x3 w( ]* m 1、创造环境,让“二线”干部敢干事。首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帮助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合理管理和使用好“二线”干部,深刻认识发挥“退二线”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退二线”干部曾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让他们赋闲,是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是对他们的不公正对待,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各级党组织要克服各种思想障碍,真正把发挥“退二线”干部作用摆上议事日程,拿出解决办法。其次,要加强对“退二线”干部的教育。要求“退二线”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正确对待岗位的变化,破除“上荣下辱”等陈腐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认识到“一线”和“二线”,“实职”和“虚职”都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不论何种职务都要为人民当好公仆,从而调整好心态,摆正位置,在新的岗位做出新的业绩。第三,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宣传报道退职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每年开展一次“十佳退职干部”评选活动,对获得“十佳退二线干部”称号的,在当年的干部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格次,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端正对“退二线”干部的认识和态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尊重人才的局面,进一步增强“退二线”干部的事业责任感和荣誉感。8 ^8 c' C9 m% t9 R
2、搭建平台,使“二线”干部能干事。一是配合协助。充分发挥部分“退二线”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安排其协助班子成员分管有关工作,参与本单位的重点工作或阶段性工作。二是结对帮带。对一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的“退二线”干部,继续安排其协助分管原来的工作,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培养好接班人。三是专题调研。充分发挥部分“退二线”干部政策理论水平较高、社会阅历丰富、工作情况熟悉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其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性或专题性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四是督查指导。对原则性较强、威信较高的“退二线”干部,聘请为干部监督信息员、行风监督员,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中,聘请他们担任督导组成员;结合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的要求,及时选派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熟悉党建工作的退二线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组建党组织,指导开展党建工作。 : s$ U9 M/ @ P0 i( D 3、建章立制,促“二线”干部要干事。一是加强日常管理。明确规定无特殊情况必须上班,必须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成为不受约束的“自由人”。如“退二线”干部因身体状况欠佳无法上班,必须本人提出申请并报经上级批准,福利待遇应与上班的干部有较大的区别。同时,依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对身体状况欠佳或达到工龄界限的“退二线”干部,可督促其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建立“退二线”干部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与“退二线”干部的联系,对“退二线”的干部,组织上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安排领导与其联系,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交心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积极为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为他们发挥特长和余热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加强考核管理。根据非领导职务的岗位特点设置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明确工作目标,促使他们化压力为动力,使他们工作起来有目标、有方向、有干劲。组织部门加强对“退二线”干部的考核工作,对那些目标任务完成好、表现突出的,予以重奖,并拿出一定的优秀比例专门用于“退二线”干部年度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发挥“退二线”干部的聪明才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活力。此外,建议弹性划分“到点”年龄。科级领导干部“退二线”年龄,原则上为男55岁,女52岁,并且视其身体状况和工作实绩不搞“一刀切”。实行民主推优留任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推优、组织确定留任人选的程序,对工作实绩好、群众公认度高、身体比较好达到“退二线”年龄的领导干部继续留用,弥补年龄到杠“一刀切”所带来的弊端,促进干部队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局面的形成。文/张志翔! |1 Q0 J.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