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稿起草中200个易写错别字的词语

[复制链接]
宿迁老秘 发表于 2011-10-1 07: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A % z  ?* {- p4 `' ?8 Q, |( ~# {
0 l: G8 ~  z1 n# F& f% p& m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 l( h1 s% s! N. e% D: N9 X2 _% c4 |4 ]" X) O' m' _  T
2.“安详”不要写作“安祥”。
9 s! n( |" K' k7 M6 u  O3 W5 U! O& ~1 g+ [$ H0 h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 Q) Y6 e+ a5 Z/ B0 I5 v9 ]
+ s8 \6 o6 s  x& ?5 S# E1 _4.“黯然”不要写作“暗然”。
& f6 t+ l% b9 I/ L8 ~8 w$ x9 O! E6 Q
B
& @( s: E) w8 O/ O: T$ C! v" [5 `
5.“按部就班”不要写作“按步就班”,“按部就班”的“部”指门类。“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三部曲”的“部”指部分。 * ]: d/ a# p! w- O; L

) Y6 f0 n/ f8 I6.在表达埋怨这个意思的时候,不要把“抱怨”写成“报怨”。 & k9 V6 c- k% n7 p9 R
6 @- V3 W# I: @; b) t3 H+ `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提倡用“报道”。
7 }6 L* ^( R; m, P* P2 _6 c: x, g8 ?; s% }/ U6 T* T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非典作为一种急性流行病,应用“暴发”。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也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 q) B- G1 z& q- f
8 c! Q1 ?8 h4 M! V3 u& @9.“辨”与“辩”。凡与区别、辨别、分辨有关的,用“辨”不用“辩”;凡与言辞、辩论、辩解有关的,用“辩”。如“分辩率”应为“分辨率”;“被告辨护律师”应为“被告辩护律师”。“辨明”与“辩明”、“辨证”与“辩证”等含义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如“辨明是非”是指辨别清楚是与非;“辩明事理”是指辩论清楚道理。**所说的“辨证施治”(区别病人的不同征候进行治疗)显然不能用“辩证”。 6 |, ~# `6 T  ~5 s9 c3 I. f$ B' [+ ?
& x$ U2 d5 W0 r. N8 s
10.“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9 `7 z0 P- s; p; d5 w  H7 x
5 U. T/ u2 D( \3 c) C/ J# I
11.“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作动词时,用“统率”不用“统帅”;作名词时,用“统帅”不用“统率”。
* Y  t  m. y- ^- l0 a% E
1 J% I. D( x$ C' G; z* k" K1 ^12.“部署”不要写作“布署”。
7 w: W* `# T( w4 a, T( T& W4 n$ R- \7 ?+ E+ B$ Y  |2 v- l7 n
13.“备加”“倍加”“备受”“倍受”都是可用的词,其中“倍”与“备”主要区别在所表示的程度不同。“倍”指加倍,有更加、格外的意思,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有极而言之的意思,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6 q2 n  D4 {) r" o5 g  H
2 R. P& D7 E) l: r14.“倍”字不能用于表示减少的场合。“减少了一倍”是错误的用法,应写作“减少了一半”“减少了50%”或“减少了五成”。 / S! ?% d9 Y% `
7 Q$ Y# b8 O1 z1 F( J: `6 w
15.“薄”与“簿”。如“接警记录薄”应为“接警记录簿”;“对薄公堂”应为“对簿公堂”。“薄”指单薄;也指轻视、看不起,如厚此薄彼;也可指迫近,如日薄西山。“簿”指本子、账本,如发文簿。“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 . j" k7 q- [: q

5 A8 V7 r: e5 ?/ ~3 V% y8 ?' z16.“拨”与“拔”字形差异不大,容易出错。如“财政拔款”应为“财政拨款”;“拔通电话”应为“拨通电话”。 2 i& f+ T+ }: s) K7 Y; D. a! L
5 D4 U7 d. ?( n" w
17.“板”与“版”。“板”特指较硬的片状物体,如板凳、板车,也可引申用来形容呈片状的物体,如“板块”;“版”本义指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主要用于印刷、出版。“经济板块”不要写作“经济版块”, “雕版”不要写作“雕板”。
- D, a9 S* |4 A$ C: L1 W
8 n7 X0 {5 u$ F) B# w  i18.“完璧归赵”“珠联璧合”不要写作“完壁归赵”“珠联壁合”。“璧”是古代的一种玉器。
2 H) Y& y# @* o) O8 H" X" ^
' P+ ]% H7 e5 b  p19.“淡泊名利”不要写作“淡薄名利”。 " \1 m6 q/ P9 w6 j* N0 \1 u, \

; B& h" p+ E/ C2 `% q20.“博弈”是指下棋,“博弈论”由此意引出,这个词里没有对打的意思,“博”不能写作“博斗”的“搏”。? - w% ]+ y* O* @1 p( {
+ L) L5 ~% ]# D5 L% R% W
C 4 k' h) _5 |, F6 F3 u

5 ~! A/ W4 B+ r21.“长年累月”不要写作“常年累月”。 + c0 r! v! l- [2 [1 W9 k1 b0 Z
1 S  [# |. y' \  H1 g8 n- b0 h) v! R
22.“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成语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
$ Y) x/ S% H- h$ }8 ?  W
  d( R' U$ q0 M( ?- w23.“彩”与“采”,都是多义词,应根据不同的义项加以辨别。一般来说,在表示具体事物时用“彩”,如“节目精彩”“剪彩”“彩排”;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兴高采烈”。 % c7 Z4 c" k4 J% J% f5 e: P" ~( \

. ?9 z9 t3 ]. x- I24.“窜改”与“篡改”。“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一般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重大、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经典、理论、政策等。 8 {. q) h3 G% A7 j/ v( D4 |: f  Y
4 g, _, l- F% L+ }( Z0 X
25.现在多用“人才”,不用“人材”。 & G, I8 R( X- |$ S+ {5 y6 r

( a3 C9 K' l4 A& {7 ~; c26.“成规”与“陈规”。“成规”指所有久已通行的现成规矩;“陈规”则指陈旧的、不适用于现实情况的老规矩,如“陈规陋习”。 # G# _0 C# \/ T2 o
; E6 [$ c- O" |2 S2 \
27.“不耻”与“不齿”。“不耻”指不以......为可耻,如“不耻下问”;“不齿”则指羞与为伍、不愿意提到,表示极端瞧不起,如“人所不齿”。 ! m( L6 {6 t3 B. h+ B8 G

" B  P7 A8 {! E0 N3 y" u) T28.“侦察”与“侦查”。“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0 f7 B4 m  ^& M9 ~; [6 Q
+ ~3 o2 h1 o# `7 B" R: ~
D ( ^) X, Y# o/ v1 Z0 y/ `3 C, Z* x- F
1 l3 w% b  t% [" M7 S# J" X9 d
29.“的”“地”“得”。最常见的是滥用“的”字。“的”用在定语后边,表示修饰、领属关系,如“可爱的家园”;“地”用在状语后边,修饰限定动词或形容词,如“高兴地说”;“得”用在补语前,如“跑得非常快”。 8 L9 M: t, o: X! x

; U' B( Q  n% ?% a* [# a$ i30.“订”与“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没有“签定”这个词,应该用“签订”。
6 m3 B& F: g) b& i* G) @
6 h0 q! L4 L* e: ~  W3 i  v- f31.“度”与“渡”。这两个字都含有“通过”的意思,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渡江”“渡河”。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如“引渡回国”。“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是指度过“汛期”这个时段,所以用“度”。
1 u) ^* y' X, Y+ r( i$ I  U- U, H- Y- ?4 f8 Y/ L
32.“摄氏度”三字不拆开用。表示温度时,用“25摄氏度”“零下25摄氏度”,不能用“摄氏25度”“零下摄氏25度”。 3 X8 a# _1 y+ o$ P8 ?: f  N

) L% B; G) ^6 |8 C7 v6 Z33.“迭”与“叠”。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 + F0 p5 \5 D# d

9 u6 `8 S$ x' p+ d34.涉及汽车的“换挡、挂挡”中的“挡”不能写作“档”。 7 G, U" o) b8 W. T& u! `

6 O" b! t! y, o* Q3 u35.“第一”“第二”不能写作“第1”“第2”。 5 W; a$ O) {, ~

: X/ Z5 H5 A  i6 e' `E
( t7 C" l0 s$ S7 ?
! h& H- R) J3 T  b( U8 C  c5 n5 i36.“偶尔”不能写作“偶而”。 $ l  w8 X7 Q. c6 f

( x5 z: H  W& H$ I0 ]F 2 W( n$ u; D$ F" O

9 `* q- g. N" n# t* W37.“翻番”与“加倍”。“翻番”是两倍两倍地增加,如果基数是3,翻1番就是6,翻2番就是12,翻5番就是96。“翻几番”就是基数乘以几个2。“加倍”表示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去乘以某数。如3的1倍是3,3的2倍是6,3的5倍是15。“翻番”比“加倍”的增长要快得多。
. @- G$ W2 |% V$ M* v5 p- T
# `: M. C! O* B& ~# e. [38.“法人”并不是人,不要把厂长、经理等担任“法人代表”的负责人写成“法人”。“法人”与“自然人”相区别,是指法律上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它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代表”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 |4 A+ a) i# I8 b6 O4 S
; y. V& }! K7 U& t- C" X
39.“蜂拥”不能写作“蜂涌”。
7 k& O* H* y6 C1 B7 x2 g: X, h  t8 h; [  Q5 [1 M+ T. O$ J
40.现在不少人常将“分”写成“份”。如“份内事”应为“分内事”;“有着特殊的份量”应为“有着特殊的分量”;“犯罪份子”应为“犯罪分子”。“身分”是符合字义的词,但因为公安部门发放证件时使用了“身份证”,这个词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不要写作“份量”。 5 j5 n3 Z/ B8 ]: v7 u
( ^% }  S. W  }! y, A
41.“肤浅”与“浮浅”。二者的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用得多。“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Q* x8 }1 ]) }
+ Y, _$ t% ?4 }6 Q, O
42.“扶养”与“抚养”。“扶养”的意思就是“养活”,其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平辈或晚辈。“抚养”的意思是“爱护并教养”,其对象多是晚辈。
, X0 F6 K- K' b9 m* {/ p7 E" D& D* |1 s9 g" |' z4 o
43.“复”不是“覆”的简化字。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 * i  W  f' d5 k3 G* i# |  F% F
' Q$ K) V2 s( c! C% D- w8 w
44.“副”与“幅”。对字画习惯用“幅”,而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如“一副对联”。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的汤药时,用“一服药”。 $ d2 I8 w5 l+ q0 g" v+ j. M
/ O" G2 v. \/ F" \, d. ~
45.“伏法”与“服法”。“伏法”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能用在被判死缓及以下的罪犯身上;如果指罪犯认罪,可用“伏罪”。“服法”是指服从法院判决,如“认罪服法”。
0 @0 u5 I/ L/ @+ n+ ^7 O
' i* A+ Q5 T( x" k6 F46.“赋予”与“付与”。“赋予”中的赋予者应是尊长高贵的一方,如“人民、宪法、历史、时代、组织、大自然”等。“付与”指给予、交给,所给的对象多是一般人或具体事物,所付的东西也多指钱款和具体物品。 ) v! |. U1 L. {
- x; _6 ~' [8 H8 Q
G
6 S3 d7 Q' v; b  }7 V) V/ v- `
  k( c* O% a" w  |4 B: {47.“竿”“杆”“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现在多用塑料来做,但仍沿用“竿”字。“杆”是指细长的棍状物。“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5 z0 s" T" O2 L, i

  \; u2 Q% u& W48.“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 x" o: Z& a& q; W' \
6 e% R- U0 W6 X5 J5 z
49.“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 l3 w) H- R  H4 J, K, {% o3 L6 {5 I2 I, a/ [9 c+ A
50.“该”。如“该工厂”“该学校”中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这样的通俗写法。 2 K: h& X" o4 u1 R0 _4 k0 I
. t* V7 O. }+ C4 T
51.“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 6 W" z7 D9 [$ h  l3 _- N

6 D( ^; U4 U5 r; e% OH
% H5 \& _: m' M/ s- O* O! q: }+ H* L( }; M6 M" x  R' p
52.“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
5 e3 J3 q- C2 w" S
; V1 b/ ^/ G. b1 o53.“宏大”与“洪大”。“宏大”指规模巨大、志向宏伟,如“规模宏大”“志愿宏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 0 B; @1 Z3 ~0 {, u0 }( g3 H
3 l# q: d4 R1 T7 D9 x! h3 x- v
54.“候”(音四声)与“侯”(音二声)。如“等侯”应为“等候”;“侯选人”应为“候选人”; “那时侯”应为“那时候”。“侯”字只有两个义项:(1)姓;(2)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如“诸侯”“封侯”。 ) W5 }: Q! m/ I( @2 C
/ E" W1 w! {- u( Z0 Q3 E. V7 \; B
55.“划”与“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规划”“计划”等写“划”。
5 y4 C$ }! [* O8 ~  ?9 T" W$ F7 K3 F6 Q* ]) Z% E
56.“会合”与“汇合”。“会合”含有相会、见面的意思,如“两军会合”;“汇合”没有相会、见面的意思,而且多用于水流聚集或类似的喻义,如“三江汇合”“人民的意志汇合成巨大力量”。 ( t9 c& {; L& c: Q; k# T5 P" W

9 Z! E5 q8 x& V0 h' f57.“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也指因特殊需要而改变装束、容貌,如“化装成特务”。
7 t1 ^7 C) y/ X$ Y8 F4 F$ T6 E, e2 `  o  v0 r+ @
58.“荟萃”是指英俊的人物聚集或精美的东西汇集,不要写作“荟翠”。 7 K$ B1 K  d4 o+ J& p; P& i* r2 N
+ O- a2 k2 n$ H. O4 F' t
59.“轰然”与“哄然”。“轰然”形容声响巨大,如“旧楼轰然倒塌”;“哄然”形容人声又多又大,如“哄然发笑”。 5 H. ~8 ~# ]" G: g) d

/ @5 f( U  W& S& j; Q7 Q60.“憾”是指失望、不满足。“震撼”不要写作“震憾”。这个词经常用作“震撼人心”,不要因为与“人心”有关就写成“震憾”。 0 @: Q& v4 L- ]3 j; [
% |$ Q; _! p+ m: y5 Z) j+ H# ]" g
J * ^/ I; X4 L/ P, ~
: U9 r! ^+ u, \* l6 e! f5 e: b* {
61.“竟然”不要写作“竞然”。 * F% l7 @4 ^1 ]8 S( F% ?

, u* B; Y7 J3 U/ Z& Q. }* B62.“竣工”不要写作“峻工” ,没有“峻工”这个词。 ; R/ d  q" x5 n* U, j: `, R7 x

8 ]+ I' @" P9 q" m9 K% `# t  }63.“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计”在这里指计划、安排、打算。
3 _# Z3 U4 I$ w+ R  V) Z6 ?5 ^$ p" R- ^) D0 f
64.“简朴”与“俭朴”。“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   P% l# Q5 F, V

+ H4 j& q) q/ r2 y0 ^65.“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8 Z* `9 k+ ]" p7 _% B+ G# a* S* J- f3 m
66.“截止”“截止到”与“截至”。“截止”“截止到”是某过程停止、终止;“截至”是到某过程的某个时候。“截止今天”是错误的用法,正确的用法是“截至今天”或“截止到今天”。
% v! M* n9 E( V
1 o! \+ t+ P- ^4 Z67.“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 $ W( a% @: r( g# {  L- W/ r

9 i$ q- ^6 ^& L4 X68.“几率”和“概率”是一个意思,不要写作“机率”。 & i$ x0 y" ~/ ]8 s4 H

2 e0 a! L; U$ v' r% Y) v/ Y& j69.“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不、一定不的意思,多强调主观态度,如“决不让步”;“绝不”则含有“绝对不”的意思,多强调客观上必定不,如“绝不允许”。
1 R* D; C4 C6 v+ |5 }4 i5 O
% E8 F4 u2 [& R1 f) C* z; D/ w70.“即”与“既”。“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触即跳”;“即使”的“即”有假设的意思。“既”指已经达到、已经过去,如“既然如此”“既往不咎”。 6 [7 X# _+ i; s9 ?: \6 |

- ]( h  E! r, J& H* G# P0 c71.“记”与“纪”。“纪实”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一般不写作“记行”。
4 r  M& u9 L. |& i; w9 |( f5 S+ I! c8 K6 F6 d  @& G0 O/ d2 k# E
72.“忌妒”和“嫉妒”是同义词,现在常用“忌妒”。“嫉”本身就有“忌妒”的意思。不要把“嫉贤妒能”写成“忌贤妒能”。 6 K5 j8 a; X6 H8 d1 g! M

' A! p: a: s* `3 C73.“家具”不能写成“家俱”。 " e$ K; k  x3 \7 l7 n* |; s( L! t) I
, y& q3 t! l. l) }8 a' q" r
74.“请柬”的“柬”不要写作“简”。
; O; b0 i* k9 q1 q3 o5 y" Q7 j$ G
75.“精简”一般不写作“精减”。 % j' y* P1 m8 P9 b3 `% h$ F4 Z
% y6 a9 t% v9 ?' G/ H
76.“娇纵”与“骄纵”。“娇纵”指娇养放纵,动词,可带宾语,如“娇纵孩子”。“骄纵”则指骄傲放纵,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如“骄纵惯了”。
& H! o& Q. S2 q& I+ [) E" I2 F9 K2 D6 r- @1 M7 q" H5 k
77.“巳”“已”“己”字形差异微小,尤其是使用字形输入法打字时出错后不易分辨。如“目前巳成为”应为“目前已成为”;“事不关已”应为“事不关己”。“巳”一指地支中的第六位,二为“巳时”,指上午9点到11点;“已”指罢了、已经、后来、过分等;“己”一指自己本身,二指天干的第六位。
0 ^( Y$ D: R; W; a/ C9 S8 M  h% ]0 n0 B+ f
78.“键”与“健”。如“成败的关健”应为“成败的关键”;“强键体魄”应为“强健体魄”。“健”从人字旁,指形体强健,如“健康”“健美”;“键”从金字旁,指管住车轮不脱离车轴的铁棍,引申为重要的部分,如“关键”。 7 A4 s$ x) G3 c% b" k

( r& ]0 i+ ]7 p" Y/ |79.“界”与“届”。政协委员中,有“届”的概念,如“本届委员”“上届委员”;又有“界”的概念,是在同一届中不同社会职业人士的区别。学校里常有“级”与“届”的用法,“级”按入学年份确定,“届”则按毕业年份确定,如“七八届”。
5 L: N. A0 T$ c; M
% ]; Q/ I& B- n/ J  `( C80.“浆”与“桨”。“桨”指划船的用具;“浆”指比较浓的液体,如纸浆。“螺旋桨”不要写作“螺旋浆”。 # K# u) v$ [. o+ K+ |% r
5 q* l' u, R6 l- n( w+ o
81.“间谍”是指为敌方或别国进行刺探、窃取情况工作的人,而不专指别国。因此,可以使用“台湾间谍”这样的说法。
' o$ `( a" R3 \( k3 i
, ?6 t# Q+ A) ~& ?K
* g* ]) X4 o, V9 \) ~; v& R/ ^; p$ J7 G$ }9 {) q$ G
82.对“空穴来风”,有的词典解释为有根据、事出有因;有的则说是表示子虚乌有、没有根据;有的词典干脆把两种相反的解释一并列出。(注:似解说不完整)
6 _& E2 t6 y: ]% S1 D: n# o5 K! c" d1 I) k# f8 B& n2 Y
L
6 G9 D& o8 {  K" _- W: D* M8 m- U3 _+ V& Y- N; @3 |- `6 x
83.“厉害”与“利害”。“厉害”有难以对付的意思,“利害”则有利益和损害两个方面的意思,不要把“这个人很厉害”写成“这个人很利害”。 6 v: F; m2 B- b+ l; R

' m0 l" n2 U/ a8 q4 m84.“再接再厉”的“厉”不要写作“励”。“厉”古通“砺”,意为磨快,引申为奋勉。
/ M: X2 h  f" y" M1 F
3 m+ j+ l, }+ \85.“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
0 a( b: F, z0 V
5 f$ `* p0 N9 E. d9 E, F86.“连”和“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 R  [$ W6 x1 A  p

& h1 C! J% k* b% R2 A1 [- c  S87.“了望”不要写作“了望”。
: P" H* W* z6 N1 ]+ p
5 m: P6 |* _" V0 _, _- S88.“了了”“寥寥”。如“廖廖数件”应为“寥寥数件”;“了了无几”应为“寥寥无几”。“了了”指清楚、明白,如“心中了了”;也指聪明,如“小时了了”。“寥寥”指很少。没有“廖廖”这个词。“廖”字仅用于姓氏。
* o. k* i* B9 E/ a0 {/ P8 |7 g# h
89.“另”不是“零”的简化字。“零件”“零售”“零散”“零碎”的“零”不要简写成“另”。 0 P$ ]6 U! M7 S9 V; Q
! {: ], F6 h. L; P8 z- z
90.“啰”与“罗”。“啰唆”的“啰”不要写成“罗”。
' X5 B' U: ?0 x" s  Z  t" b1 i6 f3 W8 R; B; R
91.“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有关,与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就与炼丹有关。“练字”有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创作诗文时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体育锻练”。
1 U" z. h6 Y5 [7 R6 J+ k, \# j/ g$ a8 q! Z. c4 V
92.“澜”与“斓”。“波澜”不能写作“波斓”;“斑斓”不能写作“斑澜”。
, X0 }% A0 \4 a
3 G! ]4 I' E! U  Z0 y4 q/ a+ B93.没有“美仑美奂”和“美伦美奂”,只有“美轮美奂”。“轮”指轮囷,古代圆形高大的谷仓,在这个成语中指高大;“奂”指众多。“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的高大、众多而华美。
% m( z) y8 p0 B  _  k; ?8 q
: M$ m" C5 N- Y# G94.“不利”与“不力”。“不利”指不顺利、有害处,如“出师不利”;“不力”指不尽力或不得力,如“领导不力”。
, Z( E& f/ w4 i! S4 z7 Z
/ ?4 d  ~: v6 Y0 b4 @  z95.“权利”和“权力”的含意不完全相同。“权力”经常做“行使”“使用”等的宾语,而“权利”经常做“享受”“享有”等的宾语,二者不能互换。“权力”可构成“权力机关”“权力部门”,而“权利”则不能。
  D5 ~1 q. ]# K- b7 j+ [5 n" ^
96.“临”与“邻”。如“相临的吧街”应为“相邻的吧街”;“邻街建筑”应为“临街建筑”。“临”指到来或挨着的意思,如“身临其境”“临河”;“邻”指接近、附近,如“邻居”。
5 y$ k2 V) w7 d% h  m4 k7 g5 P1 g9 s- {8 z/ x
M
# G0 Q; N' h# o. O  u
4 q) n& p) s( G9 _9 q! B5 _+ f+ W97.“迈”是“英里”的音译词,不是指公里。 6 g- T, o3 }$ N/ L7 e' L1 x* n

; l8 c$ O: |( N  e$ M+ b98.“谜团”不要写作“迷团”。“一个谜”不要写成“一个迷”。 % ~* V. _6 P; i3 b1 C' a8 I2 V
# n% M: Y7 v& c  z. |/ c- h( o
99.“哈密瓜”是因“哈密”地名而得名,不要因为它如蜜一样甜而联想写作“哈蜜瓜”。 5 A. t' N/ P7 X& e2 t* K' V

; _  ~2 j* a. `6 G100.成语“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九月初九重阳节写的《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菊花明天就要过节令了,要珍惜今天的相逢。这里的“明日”是相对写诗的“今日”而言。后来,“明日黄花”所指范围扩大,由“过季”“过时令”的意思引申为“过时的事物”。“昨日黄花”是误用。但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典故性成语会朝着表意明确、通俗的方向发展,据此预测“昨日黄花”会越来越流行。(类似的情况有:庄子中的“每下愈况”原比喻“越往下越明显”,而后来此成语意义变化,指“情况越来越差”,宋代开始就有了“每况愈下”的用法,逐渐流行。鲁迅曾嘲笑以保存国粹为己任的章士钊在文章中也不用“每下愈况”而使用“每况愈下”了)
1 C  V7 h1 v8 P/ y" o5 W) I( E: A5 v/ L& s% ~- j
101.“明”与“名”。邮政用途的“明信片”,不要写作“名信片”;人与人互相介绍身份、联系办法时用的“名片”,不要写作“明片”;“明星”不要写作“名星”。 ' o6 Q! D# t4 C, `

( a* A- [/ t# R5 G8 j  ^: sN % j: j+ ^! C7 \5 T* M

5 S/ b8 p0 y3 S4 \+ P# g7 s) M102.关于“年”的写法。书面语中,年份一般不要简写。近年流行的一种年份简写法——'99,是从英文出版物引进的,一般限于某项活动标题式的名称中使用,如:'99全国足球比赛。“我公司'99出口较多”属于不当用法,应使用“我公司1999出口较多”。
) _# j2 o' q4 Y
0 k( ?4 i  J* k9 n103.“哪里”常常错为“那里”。“那”是指示代词,“那里”指示比较远的处所。“哪”是疑问代词,“哪里”有一个词义是泛指任何处所。“首长指向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不能写成“首长指向那里,我们就打到那里”。 / g# r% Y- ?1 k& w1 _0 ~

: _) Z$ ~; Z: i3 G1 M. hP $ d, u7 v+ K& l+ Y4 x( O& w
) i& U2 p' H' Z- R  _/ O
104.“蓬”与“篷”。不要把“帐篷”“顶篷”“遮阳篷”中的“篷”写成“蓬”。“篷”是用竹篾、苇席、布等做成的、张盖在上面遮日光挡风雨的东西;“蓬”是一种草本植物,引申为散乱。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存在,如“篮子”多以竹篾编成,即使是草编的也不能写为“蓝子”。
. v  w' k) {' Z# r) q" Z' Q) O; f, P  ]% Q/ j
Q
! l* Z8 H8 T! R  F: T' t0 C, ~5 q
105.“青”与“轻”。“年轻力壮”“年轻人”中的“轻”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中的“青”不要用“轻”。 1 D$ J% c% Q8 g2 d
, O% J4 \1 x" j" y( `% }7 P
106.“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起航”“启航”都可以用,但现在一般多写作“启航”。 + g  H! b3 D# g

" }. w. k0 e" I9 f9 j! |: G* q/ _- \107.“气”与“汽”。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液体变成气体叫“汽化”,不能写作“气化”。“气化”是**学的专门术语,指人体三焦之气的运行变化。“蒸汽”指水蒸气,“蒸气”指的是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如“水蒸气”。“暖气”指把蒸汽或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散热器中,散出热气,使室温增高。“汽暖”则是指上述供暖方式。把煤气压缩成液体,称“液化气”;“汽水”“汽酒”却用“汽”。这几种情形,并不合字的本义,是人们使用中约定俗成的。 3 I1 b; w4 J7 |1 ]2 _7 \
# ~4 J# G; s, X. o& W
108.“情节”与“情结”。“情结”是指内心的情感纠葛,一般用在人身上,如“乡土情结”“文学情结”。“情节”是指故事的发生、演变和经过,一般用在事情上。
2 z' h1 p8 ^9 ^' b  q3 r/ g
8 ?- s) C, d( v: ^+ V109.“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这个成语表示“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热难熬”。 1 `$ R! F- N. J. N
" r, V1 M' O6 x- X, Q8 U3 n2 x
R 5 y# d9 [9 N; {1 T7 J

8 d# `$ F. F4 O1 S/ Q, t110.“熔”“融”“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开。
5 F* Z$ e; f! N' w* C& l3 H$ o3 `- F: E/ g2 ^4 G2 ]( E& X
111.“尽如人意”中的“如”是指符合的意思,“尽”是指程度。“不尽如人意”有时被误用成“不尽人意”,这里的“如”字不可省,使用时应写全;如果不强调如意的程度,也可把“尽”字省去,写作“不如人意”。 & I) S5 ~0 l4 P, s+ M) c( _

% h7 R( v9 q9 k112“困扰”不要写作“困绕”。? / A! D+ N# R+ V% X
1 ?" H( r- H+ Y' }
S 3 k$ K' Y1 k, a4 o0 h' Z0 t+ ?( N+ K
, b, n3 W8 _) Y& v7 ^0 T
113.“手”,买股票时使用的一个最低的整数单位。如现在深沪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每100股为1手。 % {' h( I/ I: a' {( [0 w) ?3 `% S0 c  u
6 J: \, {# W$ c& ~7 ?- M& y+ m
114.“启事”与“启示”。面向公众说明某项事情的文字,应该用“启事”,如“招领启事”;“启示”则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
% y) Q3 f. X' k: B, N1 D$ {- M4 M( i$ S2 o$ ?" |. E
115.“国是”与“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如“国事访问”“关心国事”。 $ `  u. ^1 D1 G' H8 G2 h& |
) v( U" g7 t/ N
116.“擅长”不要写作“善长”,没有“善长”这个词。 ! H& q) X8 x7 H& w+ c; E1 K

& s$ e: Y$ {# t  ]: Z5 }& m) P* e117.“生”与“身”。“终生”多用在事业上,如“终生当医生”“终生禁驾”;“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受益”。“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出生”指生下来,如“出生于1995年”;“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和身份,如“出身农民家庭”。
( Z* J6 }+ f  k7 N" S. @# h2 f% B7 V/ ]; n
118.“事迹”不要写作“事绩”。没有“事绩”这个词。
& C8 @( C, ~* Y7 Q1 n$ C; S1 U
2 z, s. r9 i: x- `2 g) W119.“首当其冲”不是指“首要位置”“领头作用”等意思,而是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洪水袭来,这个村首当其冲”是正确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北京首当其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p( P+ u5 x+ Q* z; Z$ e( h# K* ~2 C
# E% ]1 M- {' v, S, O120.“树立”与“竖立”。“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如“树立榜样”。“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如“竖立着纪念碑”。 4 q) u, p5 `$ V* k; w$ ~6 ^6 q/ z

  f& m/ \9 d! d6 ?9 \. [' b# e121.“诵读”不能写作“颂读”。没有“颂读”这个词。
! ]0 C8 ?8 Q" ^) l1 ?, g( b
7 m: e! l, g9 Y4 S9 U: h, D; f# ?122.“凇”是水汽、云雾、雨露的凝结物或冻结物,“雾凇”“雨凇”的“凇”字不要写作“淞”。“淞”字平常只用于江苏、上海的“淞江(吴淞江)”。
5 t( `2 j+ U6 |# J8 D: F% l  c$ G! H: R+ ^9 I
123.“无所适从”不能写作“无所是从”。没有“无所是从”这个成语。
0 g4 L3 {# }  y, y/ t, R! @" L( F. \, }, D  Y
124.“拴”与“栓”。“栓”是名词,如“消火栓”“枪栓”等;“拴”是动词,指用绳子系,如“拴马”。 $ ^7 B" V9 F* O" [$ r4 v( |; `

! ?  U, v9 g9 O- a* {% ~* g5 O6 g125.“授权”与“受权”这是一组相对的词汇,其差别在于“授权”意在给予,“受权”?意在接受。如“人大常委会授权新华社播发这部法律”“新华社受权播发这部法律”。 9 x# d; Y& u0 I1 h* E/ x7 m* z0 u
2 f8 S5 m! {/ G; \
新华社播发稿件挂栏目时统一使用“授权发布”,不用“受权发布”。稿件正文常常使用“新华社×日受权播发某某法律文件”等用法。
; ]( Z5 Z0 d9 c
' S% T1 l7 c: r% X; zT ( t( O$ T" [2 \' m' [
9 g; L1 S% s8 S0 A
126.石油产销中经常使用计量单位“桶”,7.3桶为一吨。使用时一般不用换算成“吨”。 / c1 f4 \; T) p1 B) [
) a" {& Z; X' L' g. ?
127.“通信”与“通讯”。不论采用何种手段传递信息,都叫“通信”。而“通讯”的意思,一是指利用电码传递消息,如“通讯社”“通讯网”;二是指一种新闻体裁。“通讯员”指报刊、电台等约请为其经常写作新闻报道的非专业人员;“通信员”指部队、机关中传送公文信件的人员。
( H, P. \, i8 o9 i5 Y, X$ d+ s" ?" ?2 m$ E+ L, i% R0 F
128.“蒜薹”“菜薹”不要写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隐花植物。“薹”字没有简化,“苔”字不是它的简化字。
* L& b" @: l- j+ n4 h! q) k8 W( H0 r( g2 r
W 2 Y& z/ T) B5 Q' \% q* `& S6 H
# Q/ K( D1 V( O# e) U
129.“骛”是指纵横奔驰,古通“务”,意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中的“骛”下边是“马”;“趋之若鹜”中的“鹜”下面是“鸟”。“好高骛远”也可写作“好高务远”。 ' W- x, s; k) r

! W- y) B; S/ n6 d+ {130.“惟妙惟肖”这个成语也有人写作“唯妙唯肖”“维妙维肖”。作为语气助词,“维”“惟”“唯”本可通用,但这个成语规范的写法是“惟妙惟肖”。 : f) N  [; s# H- s* d6 h  f& w
; J: [! y- _- I1 L/ c
131.“位”作为量词用于人时,含有敬意,因此,不能用于坏人、罪犯、敌对势力等场合;因为自称多用谦词,因此“位”不用于第一人称的场合,如“我们两位来主持会议”的说法是不合适的。
2 H) ]; M$ \( o) v; }, B4 Q/ X( B, J$ X! l' n
132.“诬蔑”与“污蔑”。“诬”有“讠”旁,指捏造事实损害别人名誉,如“造谣诬蔑”。“污”原指浑浊的水,后来泛指脏东西。如果说“污蔑好人”,所指的重点不在于“捏造事实”,而在于使用“污辱性的言语”。
+ ]3 }- X! s  l2 d7 T" ?  z0 o# S3 U" n1 D; ]' {
X
$ C9 ?5 C5 n" j/ v. y' o2 p- B- Y4 n, e, z5 f& I" s2 K  a
133.“像”和“象”的混淆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过程。1964年中国文改会颁发的《简化字总表》中确认“像”简化为“象”,但又说在“像”与“象”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像”,这样实际上成了让用字者自行决定该用哪个字。“象......一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是通行的规范用法,胡乔木同志1986年建议将它统一改为“像......一样”,国家语委在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将“象”与“像”彻底分开,“象......一样”以及类似的用法从此就不正确了。
6 q% a& z8 f/ [- `  n6 L+ ^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宿迁老秘 发表于 2011-10-1 07: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象”、“像”和“相”在用法上有些地方容易混淆,特别是在图形、形状这一义项。+ J8 [. ^2 X6 D! R. p0 R2 Y
0 c: p& D+ ^% A! o3 M- ?
  “象”:形状,样子。如象征、抽象、假象、意象、印象、现象、星象等。8 \+ V$ V6 I  N0 ]6 {+ m4 n: @
- y2 S% u- |2 w9 q; D8 B; T# Y8 }% x
  “像”:①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像,如像片、像素、像章、画像、塑像、音像、肖像等。②相似,如好像、活像、相像、像那么回事等。③比方,如像小李这样的人才真难得。
" _1 ]( G! G. W& m7 B9 K4 m1 x- K1 m6 Q+ E5 D! R8 `- E
  “相”:样子、容貌,如相貌、相片、扮相、长相、亮相、洋相、凶相、穷酸相等。
0 B& M7 g) L) T& O+ E* K+ d
 
 楼主| 不是小秘 发表于 2011-10-21 15: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这个要好好记着了,都是经常出错的地方啊。
 
hjh32515 发表于 2011-10-23 22: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看来学习不是一天的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